創業會遇到各種問題,但是如果有家人的支持,會是莫大的鼓勵,只是要怎麼開口讓對方知道並且理解?
以下是Dora的創業故事,她即將要被升為管理職,應該要說聲恭喜,她卻有不同想法—創業,該怎麼說服家人,讓家人理解她捨棄穩定的工作,為了更大的夢。
Dora在網路行銷公司工作已經有6年的時間,這個時間在現今工作瞬息萬變的時勢來說,可以說是不短的時間,這份工作對她一定意義非凡。
事實上也正是如此,這是她畢業的第一份工作。從實習生升為正職,到現在的資深專員,她一路上收穫豐富,不論是工作上的專業還是人脈的擴張,都是她未曾預料的。
收穫滿載的她,如今站在一個人生抉擇點上,她即將要被升為管理職,這是件好事,應該要恭喜她,但她卻對此抱有不同想法:升職無疑是對她的肯定,只是她對管理這件事,興致缺缺。
她擅長也喜歡幫客戶處理事務,不管客戶產品是什麼種類,她都抱持好奇的心態去了解,思考可以怎麼操作,文案怎麼寫,她樂此不疲。
管理卻不然,「我喜歡管理自己的工作,但管理其他人的工作卻是另一回事」她這麼說。有人說:「你不試試怎麼知道呢?」,她想的卻是另一個挑戰,或者說是越級的挑戰。
她想要創業,跟另外一個業界朋友開設行銷工作室。
媽媽反對:「可以當主管不要,跑去創業冒這個風險幹嘛?現在生意有很好做嗎?……」等等各種家長會有的擔憂。朋友大說罵她是不是瘋了,少部份則是鼓勵她,想做就去做,大不了再回去工作。
每個人七嘴八舌意見都不同,打擊的多鼓勵的少,本來對此事信心滿滿的她,不禁徬徨了。
徬徨時,傾聽內心的聲音
Dora來找我時,我先確認她對於創業的想法,初衷以及願景是什麼。她想針對一般小型企業服務,區別以往公司中大型客戶,她覺得這些人才是更需要協助的人,她可以不用賺大錢,但至少不要餓死,這個想法她已經藏了半年多。我聽到這內心已經有底,但先不表態。
她身邊的聲音有很多,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,我詢問她最在意的是誰的意見?媽媽的反對最讓她在意。
我告訴Dora,媽媽的反對只是表面,她並非為了反對而反對,而是源於媽媽對於Dora創業帶來的不確定性,她的擔心與害怕未知,擔心Dora這個決定是否能養活自己,甚至影響補貼家用,這是Dora必須敞開與媽媽溝通的。
「妳可以告訴媽媽妳的創業計畫,不管她是否能理解,作這個動作的意義,在於讓她知道妳不是衝動行事,而是有所規劃,並且還設有停損期,跟生活費的預備。」
「除此之外,妳還必須告訴媽媽,這件事對妳的意義與重要性,源自於妳內心的聲音告訴妳該這麼做。」
「但是…如果媽媽不理解呢?」
「妳應該只想著如何讓她能理解,這件事是最重要的!至於如果她不理解,妳覺得妳會怎麼做?」
Dora陷入沉思,良久。
我見她仍在思考,就推了她一把:「還是妳聽媽媽的話如何?」這當然不是她要的答案,可以兩全其美,那是最好,但如果不行,「那妳是不是還是想去做?」
她強烈地點點頭。
「那就是了!妳的選擇應該來自於對自己的負責,而不是為了其他人。別人可以是你思考的要素之一,但不該是主要因素。如果妳抱持『為了某人,因為某人』這樣的想法做出選擇,有一天你會怨恨那個人:『還不是為了你,因為你,所以我才這麼作!』。」
其實,不管Dora想怎麼作,我會讓她理解她必須對這個決定負責,確認是她想要的,或者說是她能接受的。
諮詢來到最後,我確認她的創業計畫的內容與可行性,提供建議與提醒,並且出了作業,追蹤她回去之後,如何跟媽媽溝通,以及創業計畫的執行進度。
我送她到門口給予鼓勵:
「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,做出跟多數人相反的決定,因為我們想做的事是如此不同,所以才只有我們能完成。」
有人悉於厚實的屋頂,有人追求浩瀚的星空,你也有相同的煩惱嗎?歡迎找我聊聊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