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狄恩王子

退休規劃越多錢越好,退休年齡越早越好,這樣想就錯了!

已更新:9月22日

你是否有做退休規劃?65歲?55歲?50歲?你算過自己的退休年齡嗎?有些人的目標是買房買車,也有人的目標是環遊世界,更多人的人生目標是不用工作爽爽過下半輩子,這下半輩子有多長?

你是否有做退休規劃?65歲?55歲?50歲?你算過自己的退休年齡嗎?有些人的目標是買房買車,也有人的目標是環遊世界,更多人的人生目標是不用工作爽爽過下半輩子,這下半輩子有多長?

台灣人平均壽命80.7歲(算81歲),如果扣掉最初的22年求學,再以台灣人平均退休年齡58.6 歲為界線的話(算59歲),我們用37年工作來換得最後22年的「不用工作」。 這最後的「黃金時間」對我們如此重要,以致於我們關心如何不讓它變成晚景淒涼,甚至讓黃金時間提早開始。 只是…真的退休規劃越多錢越好,退休年齡越早越好嗎?

工作,苦中作樂

Teddy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顧問,今天跟A老闆開會,明天去單位授課,後天跟B公司的部門開會,同時還籌備自己的新書,也打算投資餐廳。他勤勞充實的生活,源於想早日實現財富自由,退休不用工作。 目標明確,然而即便月入10萬,但他其實一點都不開心。 他的工作帶來豐厚收入,滿足他對於退休的規劃。工作也帶來成就感,然而這種成就感的背後,是他的「苦中作樂」,他對滿足客戶們的需求感到厭煩與疲累,他告訴自己:

「為了將來,現在必須忍受」。

工作對他來說不是一件開心的事,但工作可以帶來金錢,用來滿足生活需求;製造快樂的體驗;替退休打算。


「為了這些,我得忍受,我必須賺更多錢,這樣可以早點退休,不用再逼自己工作,錢越多越有安全感。」

工作對他來說不是一件開心的事,但工作可以帶來金錢,用來滿足生活需求;製造快樂的體驗;替退休打算。  「為了這些,我得忍受,我必須賺更多錢,這樣可以早點退休,不用再逼自己工作,錢越多越有安全感。」

他相信金錢可以為他帶來保障,或者說彌補心理的不安全。 如果說他對於金錢的需求,有一個精打細算的數字,會好一些。但他陷入惡性循環:賺越多花越多,因為想要越多。需要越多,則又要賺越多,那就得忍受更多工作。 即便,他列出一個理想數字,這數字卻會隨著他的需求、不安全感,逐年提高。


「沒想到今年賠了一些,看來我必須加碼在別的地方」
「一棟房子租出去,一棟房子自己住,一棟房子讓家人住,希望可以這樣規劃…」
「生活費可不能虧待自己,對了還要給孝親費,還要把通貨膨脹的比例算進去」

聽完他的願望清單,我欣賞他的積極、企圖心、孝順、精明。他已經很努力了,但他並沒有獲得開心與安全感。這並不是金錢的錯,而是他看待金錢的方式有誤。

聽完他的願望清單,我欣賞他的積極、企圖心、孝順、精明。他已經很努力了,但他並沒有獲得開心與安全感。這並不是金錢的錯,而是他看待金錢的方式有誤。

關於退休規劃真正要思考的是…


對於Teddy,金錢是獲得舒適生活與退休保障的工具,金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但他誤把工具當成目的,一心追求工具最大化。Teddy的迷思來自於我們開頭提到的「退休規劃越多錢越好,退休年齡越早越好」,盲目地追求帶來疲憊。下面是我的建議:


1.退休生活費必須是明確的「快樂數字」


很多人思考過退休要多少錢才能過活,這個數字如果訂得太低,可能過得不是那麼舒適。訂得太高或者希望越多越好,那就會有上述Teddy的狀況,長期追著錢跑。

我認為這個數字必須在奢侈與節儉取得平衡,是一個你自己評估可以有「生活品質」的數字,我稱為「快樂數字」。

我們活在消費與物質主義充斥的時代,有太多東西叫我們買買買。我們以為必須買這買那才快樂,但事實並不如此。34歲便與太太一起提早退休的個人理財網站《Financial Samuri》創辦人多根(Sam Dogen)就這麼說:

「退休的幸福不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少錢,重點是你花多少,而這跟你需要多少東西有關。」

他退休後,去公共網球場免費打網球。在家料理食物也不用像工時吃外食。甚至享受地方圖書館提供的免費資源。生活開支意外地比預期少了30%。


依我本身經驗為例,雖然未退休,但脫離受雇者身份,開始諮詢工作後,飲食習慣便不像以往,因為壓力大或者仗著收入而暴飲暴食。

現在特別注意飲食,注意開銷的同時也調整生活品質,很自然地體重瘦下來,腹部贅肉也消失無蹤,配合健身,剛好減脂,身形線條比上班的時候還標準。

偶而安排享受接近千元或以上的餐點,些許奢侈加上日常需求花費,整合成自己的快樂數字,不好高騖遠也不過於苛待自己,讓快樂數字明確可行。


2.開心賺錢或是讓痛苦看得到期限

必須忍受工作,是Teddy另一個煩悶點,這部份可以如此處理:

a.找到重新看待工作的方式,調整大腦神經元的既有連結,避免讓工作與厭煩與疲累劃上等號,訓練讓慣性思維往好的方向靠攏。

工作來時,先感受到的是期待,而不是痛苦。這可以透過NLP(神經語言程式學)的技巧訓練,讓正面感受取代,或多過負面感受。

換一個自己樂在其中的工作,也是一個思考方向。這需要摸清自己的長處與喜好,加上一點運氣,才能找到適合的位置。在找到之前,可以用上述方式看待既有的工作,一邊工作一邊探索。

換一個自己樂在其中的工作,也是一個思考方向。這需要摸清自己的長處與喜好,加上一點運氣,才能找到適合的位置。在找到之前,可以用上述方式看待既有的工作,一邊工作一邊探索。


b.當痛苦加上一道「期限」的刀工後,它將變得不那麼難以入咽。讓自己的快樂數字明確清楚,剩下來的就是往這個數字邁進,全力衝刺或是穩定前行,你的速度決定目前的工作需要維持多久。


看得到盡頭,路上的泥濘也不能阻止你停下,你會喘息,但不會放棄,除非你找到另一個終點。


3.退休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,你準備做什麼?


在家怡情養性,是很多人設想的退休生活,但真如此愜意、舒適嗎?


每天在家悠閒喝咖啡,窩在沙發上,可能骨頭痠痛、三高、胃食道逆流等身體問題會一一顯現。


什麼事都不做,就在家滑手機看影劇、喝酒…等放肆自己享受,生活作息不正常,結果比沒上班還頹廢。回想一下學生時代,或放長假的時候,有沒有放假回來,卻沒有好好休息到的經驗。

也有人閒不下來繼續工作,不知情者戲謔「勞碌命」,但他們如果退下來後,缺乏身體與心智的勞動,上述身體毛病、老人癡呆、憂鬱症,可能接連報到。

也有人閒不下來繼續工作,不知情者戲謔「勞碌命」,但他們如果退下來後,缺乏身體與心智的勞動,上述身體毛病、老人癡呆、憂鬱症,可能接連報到。

養成固定的生活作息,以及培養平時的興趣,很大程度可以避免退休之後的庸庸碌碌與身心問題。將時間投入帶給自己有價值的事物上,在人生最後旅途製造快樂,享受風景。

如果先有這些習慣,可以減少退休的生活轉換與調適的時間,更快進入退休的心流之中。

想著要趕快退休,但你準備好了嗎?


我們兒時總想趕快長大,卻沒思考過我們準備好沒;如今我們想著要趕快退休,也沒想到什麼在等著我們。

以上,是我給Teddy的建議,出了作業給他,請他回去對此思考目標,下次繼續討論作法。在諮詢的最後,我問他:「我們用37年工作來換得最後22年的『不用工作』,然而這22年僅佔我們人生不到三成,你有什麼想法?」 他的答案很有趣,我也想聽聽你的。


工作會退休,但人生不會,你也有相同的煩惱嗎?歡迎找我聊聊。

1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